显示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88-1050

邮箱:shanghai@abways.com

新闻资讯

Western blot 常见问题

一、 高背景(非目的条带处出现连续性弥散性条带)
分析高背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抗体原因
1. 使用过高的抗体浓度,导致抗体存在非特异性结合 
通过稀释抗体,降低一抗或二抗的浓度,或者通过梯度稀释抗体选择合适的抗体浓度。
膜及试剂选择本身问题
1. 封闭液选择不当 
脱脂牛奶及动物血清可能与不同一抗产生交叉反应,或者封闭液中含有生物素等原因导致非特异性显色。

2. 缓冲体系选择不当 
磷酸盐缓冲液(PBS)会干扰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当使用碱性磷酸酶,应避免使用含有磷酸盐的试剂。
检测磷酸化蛋白时,避免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如 PBS)和含磷蛋白的封闭剂。

3. 膜污染导致背景值过高
通过避免膜污染,全程使用干净镊子。
换一张新膜用足够的液体,避免操作过程中膜干燥
实验中避免膜之间相互干扰,防止膜表面相互摩擦等物理损伤
选择合适孔径的纤维素膜

实验流程问题
1. 非特异性位点的不充分洗涤
增加封闭液中的蛋白浓度。
优化封闭时间和温度。在室温下封闭1-2 小时,或 4 ℃过夜。
漂洗不充分导致背景过高,增加漂洗次数和漂洗缓冲液的体积。
在封闭液中添加去垢剂帮助减少背景,去除非特异性结合。选择合适浓度的去垢剂可以有效降低条带背景
2. 化学发光底物的信号太强 
减少印迹曝光时间,减少较弱信号的显色程度。
当显色过于灵敏时,可以换用灵敏度更低的底物。
优化膜与底物的孵育时间等。
3. 调整一抗,二抗孵育时间,避免孵育时间过长。

二、 无信号或微弱条带
抗体原因
1. 一抗及二抗本身活性问题,例如抗体试剂本身活性不足,抗体不在保质期,抗体反复使用,抗体存在污染,抗体使用浓度不合适等;可以通过选择有质量保证和活性验证的抗体试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一抗和二抗问题一不能相互识别,例如一抗选择鼠源抗体,二抗选择抗兔抗体或识别其他物种抗体,导致二抗与一抗不能相互结合。

样品问题
1. 感兴趣的蛋白质不存在。
通过前期调查,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目的蛋白。
组织或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是够较低
2. 样品中蛋白质不足
确保每条泳道至少上样 20–30 µg 蛋白质,使用蛋白酶抑制剂,避免样品提取过程中降解,例如磷酸化蛋白检测实验,蛋白提取过程中,需要添加磷酸酶抑制剂避免样品降解。
每次实验设置合适的系统对照,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 蛋白提取样品裂解不足
确保细胞中较难提取的膜结合和细胞器(如胞核和线粒体)的含量较少的蛋白过程中,确保样品被充分裂解是必不可少的。
4. 样品防止时间太久,导致样品降解,或者蛋白沉积等。

实验操作
1. 转膜过程中选择条件不合适,可以通过调整转膜时间,调整电压等条件
2. 转膜中温度过高,蛋白样品降解
3. 更换膜的类型(NC 与 PVDF),选择合适孔径的膜
4. 化学发光试剂灵敏度不足,甚至失效,或者显色时间较短
5. 洗涤过程中使用去垢剂浓度过高,或者洗涤次数多,时间过久等
6. 缓冲体系与检测二抗偶联酶不兼容。一些缓冲液含有可能干扰检测的试剂。例如,叠氮化钠是 HRP 的抑制剂,不适合与 HRP 偶联的二抗同时使用。

三、 非特异性或弥散条带
抗体原因
1. 抗体浓度过高 通过降低一抗使用浓度,降低非特异结合信号。使用经试验验证过的一抗。更换特异性更好的抗体。
2. 二抗非特异结合导致的背景信号,减少二抗使用浓度,特别是 HRP 或 AP 标记二抗的浓度。
3. 选择经交叉验证的二抗。避免使用物种相近,同源性高的物种产生的一抗。

样品原因
1. 凝胶孔上样量过高需要减少加入的样品量,减少样品的非特异性。
2. 化学发光底物的信号太强减少印迹的成像或曝光时间。
3. 蛋白存在不同亚型,或者变体,包含不同分子量同工蛋白,或者蛋白存在多聚体形式,还原不充分等,在上样品需要充分还原样品。
4. 缩短膜与底物的孵育时间。
5. 造成弥散性条带可能是电压过高,迁移速度过快,电泳温度过高等导致。 
四、 条带呈反白色.
当条带出现反白情况,往往是抗体浓度过高,底物被迅速消耗,在检测时剩余的光信号降低,在蛋白成像时导致中间低周围高,形成空心样品,或者白色样品,将抗体稀释至最佳浓度。
五、 拖尾效应
1. 糖基化蛋白
不同的糖基化导致分子量高于预测的分子量处产生条带拖尾效应。

2. 样品降解
样品中的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助于防止蛋白降解。裂解物的长时间存放导致蛋白降解物增加,在分子量低于预测分子量时出现拖尾效应。

3. 裂解不完全或者样品溶解度不好,优化蛋白样品提取方法,寻找合适的裂解方式

4. 电泳缓冲液重复利用次数过多,消耗过多的盐溶液。
5. 分离胶浓度不合适,导致蛋白分离效果不理想。
六、 散斑或斑点样印迹
1. 转移海绵污染,当转移海绵使用后没及时痛风晾干,可能生长真菌等板块。

2. 缓冲液污染,使用次数过多的缓冲液或者防止过久导致微生物滋生,使这些点状物显色在膜上形成斑点。
3. 封闭液溶解不充分,例如脱脂牛奶未溶解充分,含有颗粒样团块,导致封闭不完全。
七、 条带出现笑脸状

1. 迁移期间电压可能过高。未根据蛋白分子量选择合适的电压,导致蛋白迁移过快。

2. 电压太高,迁移速率太快,导致出现边缘效应,检查建议电压的协议,选择合适电压条件。

3. 凝胶在迁移过程中可能太热。如果温度过高,缓冲液的 pH 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迁移环境收到影响,可以在冰上后者4℃条件下进行电泳,保证环境温度。

4. 凝胶时间不充分,胶内部冷却密度不均匀或者甲醇浓度较低,可以适当提高甲醇浓度。